文字
人文常識考點:文字
文字發(fā)展歷程:中國文字的演變大體經(jīng)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篆、隸、楷、行、草書便構成了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
文字 | 時期 | 說明 |
甲骨文 | 商 | 刻在龜甲、獸骨上,是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最早發(fā)現(xiàn)地點:河南安陽) |
金文 | 商、周 | 商出現(xiàn),周流行;刻在青銅器上。又稱鐘鼎文。 |
小篆 | 秦 | 李斯,書同文(書同文、車同軌代表國家的統(tǒng)一) |
隸書 | 秦、漢 | 秦出現(xiàn),漢流行。線條變筆畫,奠定現(xiàn)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 |
草書 | 漢 | 起于西漢,盛于東漢。隸書基礎上產(chǎn)生 |
楷書 | 東漢末 | 創(chuàng)始人鐘繇 |
行書 | 魏晉 | 在楷書的基礎上產(chǎn)生,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 |
楔形文字:古代西亞蘇美爾人所用文字,多刻寫在石頭和泥版(泥磚)上,筆畫成楔狀,頗像釘頭或箭頭。
六書:指漢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視,察而見意,上下是也(如刃、兇)。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如馬、魚)。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如櫻、籃)。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如酒)。五曰轉(zhuǎn)注,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文字同步練習題】漢字源遠流長,下列字體按出現(xiàn)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解析】圖中字體依次是小篆、金文、楷書、隸書,時間先后順序是金文、小篆、隸書、楷書。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選項
漢字造字的方法主要有四種: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下列屬于指事字的是(A)
A.本B. 日 C.明 D.竽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指事是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之一,是用象征性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些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表現(xiàn)抽象事情的造字方法。一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號進行提示,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表意的標志;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照樣畫葫蘆。指事的字例如:上、下、一、末、亦、本;象形的字例如:山、水、月、日、馬。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選項.
學完考點必做通關特訓題庫:人文歷史通關特訓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