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公基輕松學的主題是:文化常識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
關(guān)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5分鐘,輕松學公基。
一、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又稱踏青節(jié)、行清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等,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指春分后十五天,冬至后的第108天,現(xiàn)在是4月5日,是傳統(tǒng)的重大春祭節(jié)日。
2006年5月20日,清明節(jié)獲批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1、習俗
掃墓祭祖、踏青、植樹、蕩秋千、放風箏、、蹴鞠、打馬球、插柳戴花等。
2、相關(guān)詩句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高翥的《清明日對酒》。
考點:清明節(jié)。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明代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考點:清明節(jié)。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出自《論語•學而》。
考點:清明節(jié)。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唐代杜甫《清明二首》。
考點:①、清明節(jié)。
②、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明代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考點:清明節(ji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朝杜牧《清明》。
考點:清明節(jié)。
3、對聯(lián)
“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風落日萬人思”——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對聯(lián)。
4、《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
描繪北宋汴京清明節(jié)的繁榮景象,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漢族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二、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龍舟節(jié)、重午節(jié)、龍節(jié)、正陽節(jié)、天中節(jié)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jié)的傳承歷史中,上古先民創(chuàng)立用于拜祭龍祖、祈福辟邪、驅(qū)除瘟疫的節(jié)日。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lián)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jié)成功入選 《世界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端午節(jié)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jié)日。
1、紀念
傳說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jié)作為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2、習俗
賽龍舟、祭龍、采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shù)、佩香囊、避五毒、飲雄黃酒等等。
3、相關(guān)詩句
“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凄涼心事,山雨打船篷”——宋代姜夔《訴衷情》。
考點:端午節(jié)。
“五月五日天晴朗,楊花繞江啼曉鶯”——唐代張建封《競渡歌》。
考點:端午節(jié)。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宋代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考點:端午節(jié)一般飲用菖蒲酒和雄黃酒。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明代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考點:“競渡”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唐代殷堯藩《端午日》。
考點:端午節(ji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宋代陸游的《乙卯重五詩》。
考點:端午節(jié)。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明朝邊貢《午日觀競渡》。
考點:端午節(jié)。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明代邊貢《午日觀競渡》。
考點:端午節(jié)。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宋代張耒《和端午》。
考點:端午節(jié)。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考點:端午節(jié)。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鬢。”——宋代蘇軾《浣溪沙·端午》。
考點:①、端午節(jié)。
、凇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qū)妖避邪之意。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北宋張耒《和端午》。
考點:①、端午節(jié)。
、凇屈原。
“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南宋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考點:端午節(jié)。
“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唐代姚合《夏夜宿江驛》。
考點:端午節(jié)。
4、對聯(lián)
“節(jié)啟朱明,榴圖獻瑞;輝增翠葆,艾綬翔華”——農(nóng)歷五月初五。
三、七夕節(jié)
七夕節(jié),又稱七巧節(jié)、女兒節(jié)、乞巧節(jié)等,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1、傳說
鵲橋相會,始于中國漢朝,中國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七夕日多雨正是他們哭泣的淚水。
2、習俗
祈福許愿、拜織女、吃巧果、乞求巧藝、坐看牽?椗、祈禱姻緣、儲七夕水、拜魁星等。
3、花卉
芍藥別名將離、離草,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現(xiàn)已被尊為七夕節(jié)的代表花卉。
4、相關(guān)詩句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北宋文學家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考點:①、七夕節(jié)。
、、北宋秦觀,婉約派詞人。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考點:①、七夕節(jié)。
②、雙星指牽牛星和織女星。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李商隱《辛未七夕》。
考點:七夕節(jié)。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宋代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考點:七夕節(jié)。
“臥看牽?椗,月轉(zhuǎn)過梧桐樹影”——元代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考點:七夕節(jié)。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代杜牧《秋夕》。
考點:①、七夕節(jié)。
、凇秋季。
③、織女星對應的是天琴座。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宋代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考點:七夕節(jié)。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宋朝楊樸《七夕》。
考點:七夕節(jié)。
2.(單選題)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節(jié)日的是( )。
3.(單選題)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4.(判斷題)端午節(jié)在古時被認為是防疫之節(jié),所以飲食、懸佩均與防疫有關(guān)。( )
本期試題共5道,全部試題請點擊底部查看原文開始做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開始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