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教基輕松學的主題:個別教學制和班級授課制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5分鐘,輕松學教基
本期考點一般以全題型考查。比如單選題考定義、地位,多選題考特點、優(yōu)缺點,也會結合案例進行考察運用。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一、個別教學制一一最古老的教學組織形式
1、簡要介紹
在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大都釆用個別教學形式,學校的學生集中于一室,教師輪流傳喚每位學生,分別向每位學生傳授知識,并有針對性地布置、檢查和批改作業(yè),即教師對學生一個一個輪流地教。教師在教某個學生時,其余學生均按教師的要求進行復習或做作業(yè)。個別教學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2、優(yōu)缺點
(1)優(yōu)點: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
(2)缺點:難以完成系統(tǒng)化、程序化傳授知識的任務。一名教師所能教的學生數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學效率不高。
二、班級授課制——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
1、定義
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固定人數的班級,教師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有計劃地安排全班學生集體上課,分別學習所設置的各門課程。班級授課制是最符合學科課程本質特征的教學組織形式。
2、基本特點
(1)以“班”為單位集體授課,學生人數固定。
(2)按“課”教學。“課”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一般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3)按“時”授課。把每一“課”規(guī)定在固定的單位時間內進行,這個單位時間稱為“課時”。課與課之間有一定的間歇和休息。
班級授課制可用三個字簡單概括:“班”“課”“時”。
3、產生和發(fā)展
(1)西方
①思想萌芽:昆體良的分班教學思想是班級授課制的萌芽。
②系統(tǒng)論述: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首次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論述,奠定了其理論基礎。
③基本定型:赫爾巴特的教學形式階段理論使班級授課制得以進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
④完整體系:凱洛夫關于課的類型與結構的分析使班級授課制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2)我國
①首次采用:1862年,京師同文館率先采用班級授課制這種教學組織形式。
②普遍推廣:1904年,癸卯學制的頒布,使班級授課制正式以法令形式在我國得以確定,并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推行。
4、優(yōu)缺點
(1)優(yōu)點
①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達到一定質量。
②有利于大面積培養(yǎng)人才。
③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④有利于發(fā)揮集體教育的作用。
⑤有利于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
⑥有利于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
(2)缺點
①難以因材施教。
②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③缺乏靈活性。
5、班級授課制的輔助形式一個別輔導與現場教學
(1)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指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的教學組織形式。個別輔導主要通過個別答疑、對個別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和課外閱讀進行指導等方式進行。個別輔導既可以在課內實施,也可以在課外進行。
(2)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是指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社會生活現場和其他場所,通過觀察、調查或實際操作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6.班級授課制的特殊形式一一復式教學
(1)概念:復式教學是指把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教室里,由一位教師分別用不同的教材,在一節(jié)課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特殊組織形式。
(2)特點: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自學或做作業(yè)交替進行,動靜結合。
(3)課程編制:以“同堂異科”編排為好。
(4)適用地區(qū):復式教學是由于一定地區(qū)的教育條件和經濟條件落后或不平衡而產生的。它適用于學生少、教師少、校舍和教學設備較差的農村及偏遠地區(qū)。
2.(單選題)在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主要采用教學組織形式是( )。
3.(單選題)不屬于班級授課制優(yōu)點的是( )。
4.(單選題)班級授課制的實施在我國始于( )。
本期試題共5道,全部試題請點擊底部查看原文開始做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開始做題
上一篇:089.教學方法(3)
下一篇:091.西方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