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學第二十部分:利息與利息率
時間:2014-05-20 11:27:28 來源:銀行招聘考試網
國際金融學第二十部分:利息與利息率
相關內容:
一、利息及其本質
利息是借貸關系中由借人方支付給貸出方的報酬。它是與信用關系緊密聯(lián)系的范疇,也是信用關系的基礎。
利息同信用一樣,在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下反映著不同的經濟關系。在揭示利息本質過程中,西方存在著許多理論,如“資本生產率說”、“節(jié)欲論”、“時差利息說”、“流動性偏好說”等學說。盡管這些理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卻因停留在對表面現(xiàn)象的解釋上和大多脫離經濟關系本身,而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的深刻分析,得出了利息就其本質而言,是剩余價值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是利潤的一部分,反映了職能資本家和產業(yè)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這一結論。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利息的本質。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利息來源于國民收入或社會財富的增值部分,反映了社會主義經濟關系。
二、利息轉化為收益的一般形態(tài)及其作用
在現(xiàn)代經濟條件下,利息通常被人們當作衡量收益的標尺,從而利息就轉化為收益的一般形態(tài)。
利息轉化為收益的一般形態(tài)后,其作用是導致了收益的資本化,即任何與信用活動有關的貨幣金額或者資金,都可以通過收益與利率的對比來倒算出它相當于多大的資本額,換句話說,都可以視同為資本。
收益資本化是商品經濟中的固有規(guī)律,只要利息成為收益的一般形態(tài),這個規(guī)律就起作用。
三、區(qū)分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經濟意義
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貸出資本額之間的比率,也是衡量利息量的尺度。利率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tǒng),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出多種多樣的利率類別。如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場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基準利率和差別利率;一般利率和優(yōu)惠利率;還有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大家知道,在信用活動中,債權人不僅要承擔債務人到期無法償還本金的風險,還要承擔因通貨膨脹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的風險。將利率劃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正是為了使借貸雙方有效規(guī)避后一種風險,保證信用活動正常運行。實際利率是指物價不變從而貨幣購買力不變條件下的利率;名義利率則是包含了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在當今世界的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物價一成不變極為少見,物價不斷上漲似乎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因此,區(qū)分并認真計算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對幾乎每一個經濟部門都有重要意義與實際作用。
通常情況下,實際利率對經濟發(fā)生實質性影響,但人們能夠操作的多是名義利率。自從人們發(fā)現(xiàn)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以后,計算實際利率就成為可能。一般情況下,名義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即為實際利率。需要提請大家注意的是,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變化并非同步的。由于人們對價格變化的預期往往滯后于通貨膨脹率的變化,所以,相對于通貨膨脹率的變化來說,名義利率的變化往往也有相對滯后的特點。這就需要通過對二者的密切監(jiān)視和經驗數(shù)據(jù)分析來加以矯正。
對實際利率的計算通常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
1、名義利率高于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正利率。
2、名義利率等于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零。
3、名義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負利率。
在不同的利率狀態(tài)下,借貸雙方會有不同的經濟行為。一般而言,正利率、零利率、負利率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是互逆的,只有正利率才符合經濟規(guī)律的要求。
四、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
1、利潤的平均水平。
2、資金的供求狀況。
3、物價的變動幅度。
4、國際經濟環(huán)境。
5、政策性因素。
五、利率的風險結構
相同期限金融資產因風險差異而產生的不同利率,通常被稱為利率的風險結構。這里的風險一般是指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和稅收風險。
違約風險是指由于債券發(fā)行者的收入會隨經營狀況而改變,因此債券本息的償付能力不同,這就給債券本息能否及時償還帶來了不確定性。違約風險低的債券利率也低,違約風險高的債券的利率也高。如政府債券的違約風險低,因而利率也低。
流動性風險是指因資產變現(xiàn)速度慢而可能遭受的損失。
稅收風險是指西方國家地方政府債券的違約風險要高于中央政府債券,流動性也比較差,但地方政府債券的利率卻是比較低的,根本原因是二者的稅收待遇不同。一般來說,地方政府債券的利息可以免繳所得稅,而投資于中央政府債券相對于投資地方政府債券就可能會遭受稅收風險。
六、利率的作用
利率是少數(shù)幾個既能在宏觀經濟領域發(fā)揮作用,又能在微觀經濟活動中充當杠桿的經濟調控工具。
在宏觀經濟中,利率一方面能夠調節(jié)社會資本供給;另一方面還可以調節(jié)投資;并進而調節(jié)社會總供求。
在微觀經濟活動中,能夠促進企業(yè)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能夠影響家庭或個人的儲蓄行為和金融資產選擇。
但就總體而言,利率要充分發(fā)揮其在經濟中的作用,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與條件。
內容推薦:銀行招聘考試金融部分基礎知識講義和總結